696_82px;400-657-8889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信用动态

让守信者受益 失信者难行——中国诚信建设深度调查

诚信,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当前,经济社会领域存在的许多失信行为,是百姓“痛点”,更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挡路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诚信中国正在崛起。
  向失信行为“亮剑”
  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在飞机上寻衅滋事、逾期不履行证券期货行政罚没款缴纳义务……这些长期以来为人们深恶痛绝的行为,将面临“寸步难行”的处罚。
  7月2日,123名限制乘坐火车严重失信人和381名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严重失信人新增入“信用中国网站”最新公示的名单上。“干得漂亮!就是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网友的评论,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山西对严重环保违法失信企业实行市场禁入制度;辽宁将对30%以上新引进项目进行抽查,严厉惩治政府失信行为;陕西建立“黑名单”制度规范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近期,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向失信行为“亮剑”。
  诚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2000多年前,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熟人社会”逐渐瓦解,利益主体更趋多元,经济社会交往常常在陌生地、陌生人之间进行,对全社会诚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环境污染、电信诈骗、偷逃税款、虚假广告、新官不理旧账……很多百姓诟病的“痛点”,根源都指向诚信缺失。
  “诚信缺失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石新中说,在一个市场信用缺失的社会,正常的投融资和贸易被干扰,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受损,企业和市场健康发展都将受到巨大危害。
  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类市场主体对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的需求空前高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1234

上篇:

下篇: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版权所有 北京中润天正国际信用评价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11456号 网站运营管理:信用信息服务中心
    85_85px;
    微信二维码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150_16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