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_82px;400-657-8889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要闻资讯

山东十类涉企信息归集公示 失信主体改过有望修复信用

  《办法》提出,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失信市场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可申请信用修复。修复完成后,终止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较早开始探索信用修复制度,给部分满足一定条件的“黑名单”企业提供一次信用修复的机会,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户企业实现了信用修复。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涉企信息归集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涉企信息的归集与公示、共享与应用、管理与责任等作了规范明确,并将信用修复和信用承诺两项制度纳入其中,进一步完善涉企信息的归集应用管理机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描绘企业的全景多维画像。

  十类涉企信息全量归集

  “信息归集是基础。”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柳强介绍,因此公示系统(山东)将全量归集市场监管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履职产生的涉企信息。

  归集公示的涉企信息共包括十类:企业登记注册、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许可信息;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双随机、一公开”等抽查检查结果信息;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企业依法应当自主公示的年报、即时信息、自主承诺信息;股权冻结等司法协助信息;小微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信息;税务部门的欠税走逃纳税人信息;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据统计,目前公示系统(山东)已归集省市县三级5237个政府部门涉企信息8000余万条。涉企信息的归集实行“谁产生、谁提供,谁提供、谁负责”原则。各级行政机关对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负责,企业对其自主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办法》提出公示系统(山东)通过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强与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省“互联网+监管”系统融合,实现与各级行政机关信息共享。“目前各个平台之间已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但因为平台建设时间有先有后,一些数据标准还需进一步统一,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柳强表示。

  共享“黑名单”落实联合惩戒

  在做好信息归集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是此次《办法》的突出特点。公示系统(山东)通过统一公示查询门户向公众提供免费信息查询、信息订阅和自动生成信用报告服务。经被查询企业书面同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通过被查询企业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询其选择不公示的涉企信息。

  《办法》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应将本领域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推送至协同监管门户,并向社会公示。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土地出让、招投标、政府采购、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应将公示系统(山东)、省信用平台涉企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等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上篇:

下篇: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版权所有 北京中润天正国际信用评价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11456号 网站运营管理:信用信息服务中心
    85_85px;
    微信二维码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150_16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