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
2018年7月17日() |
打印内容
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已将信用信息嵌入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实现“逢报必查”“逢办必查”。目前累计对123家“黑名单”企业采取不予推荐项目、企业境外发债申请不予备案登记、取消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等联合惩戒措施,申请项目涉及资金约150亿元。
第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量持续增长。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166.6亿条。“信用中国”网站归集发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8042万条。此外,“信用中国”网站开通个人信用分链接查询功能,汇总包括央行征信信息、信用服务机构信用分、地方信用分、电信运营商信用分等4类14个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渠道,方便公众查询个人信用状况。
第三,信用立法进程加快推进。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法律制度,我们加快推进信用立法步伐。目前,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法均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强化信用监管 助力中国品牌发展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反响热烈。请问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推进中国品牌发展?”
“推动品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既需要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也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孟玮回应道,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质量基础。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强化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推动供给结构的升级来满足人们群众的新需要。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加快健全相关立法,及时修改完善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些规定,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品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四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等违法行为。强化信用监管,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