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月度报告
2018年6月22日() |
打印内容
在6月10日举行的2018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首发失信黑名单月度报告。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表示,今后将常态化共享和发布失信黑名单月度分析报告,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广泛归集大数据失信信息,每月认定发布一批大数据失信黑名单,作为失信黑名单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民表示,近几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与此同时,由于失信成本低,少数市场主体和个人信用意识单薄,违法违规、损人利己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截止到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已签署37个联合奖惩备忘录,各部门累计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黑名单信息1290多万条,累计失信被执行人限制购买机票1160万人次,限制购买软卧、动车组列车票441万人次,250万失信被执行人经过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
他说,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撑下,失信黑名单、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惩戒成效显著。为更大程度发挥黑名单的作用,监测黑名单变化情况,发现失信行为高发的重点领域、区域,为政府部门开展市场监管及社会治理提供参考,为向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示风险,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借本次论坛首发失信黑名单月度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失信黑名单总体情况、每月黑名单新增和整改退出情况、每月新增黑名单的地区排名、失信重点领域分析、失信行为特征分析以及相关典型案例分析。
首期失信黑名单月度报告内容包括:截至2018年5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失信黑名单信息1295万条,涉及840万失信主体,涵盖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等13个领域。
5月份新增失信黑名单主体24.8万,其中失信自然人21万,法人和其他组织3.8万。从失信黑名单类型看,失信被执行人占比较高,达到87.76%,其次工商吊销企业占11.6%。
从失信行为来看,主要集中在借贷违约、买卖违约、拖欠工资等领域。其中借贷违约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环保、广告及房地产领域;买卖违约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环保、电子商务领域;拖欠工资主要集中在旅游、电子商务、食品、药品及交通运输等领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首批限乘坐火车、飞机严重失信人名单于5月1日产生,并于6月1日公示,包括169人,其中国家税务总局提供21人,主要涉及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非法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等;证监会提供31人,涉及逾期不履行证券期货行政罚没款缴纳义务和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逾期不履行公开承诺;民航局提供86人,主要涉及因在飞机上寻衅滋事、在机场安检中堵塞、强占、冲击安检通道以及殴打他人、在机场安检中查出随身携带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危险品(藏匿打火机)等被处以行政处罚;铁路总公司提供31人,主要涉及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吸烟,无票乘车,越站乘车拒不补票等相关领域。